耶倫訪華帶警訊 中美最佳狀態「管控下的對立」?

德國之聲中文網)美國財長耶倫週四(4月4日)抵達廣州。 她此行為中國官員帶來一個強硬的訊息:中國產能過剩,特別是清潔能源領域,世界無法吸收這麼多產品。

中國正將大量電動車、電池、光伏板等加工產品釋放至全球市場。 這是多年大規模政府補貼、國內需求疲軟的結果。 此舉壓低了全球市場上許多產品的價格,對其它國家的產商造成壓力。

從本週五到下週一,耶倫將在廣州和北京與中國官員的會晤中,尋求傳遞她的觀點,即產能過剩令美國、歐洲、日本、墨西哥等主要經濟體憂慮,對中國經濟也是不健康 的。

但北京似乎更進一步加大投資備受青睞的高科技領域,擴大產能。

新關稅威脅?
美國前貿易官員塞策(Brad Setser)表示:「我的確認為,與中國之間再次發生關係緊張的可能性很高。其它國家是否願意進口中國政策扭曲下的過剩產品,這是一個很基本的 問題。”

塞策認為,耶倫有關中國產能過剩的警告,可能是拜登政府對中國電動車、電池等產品徵收新關稅或設定其它貿易壁壘的第一步。

在前往廣州途中,耶倫拒絕評論她是否會在與中國官員的談話中提及新關稅的威脅。 但她表示,拜登政府已決定發展美國自身在電動車、光伏能源以及其它清潔能源產品的供應鏈,提供投資稅減免,並且「不排除」其它保護本國企業的可能途徑。

中國產能過剩驚人
中國在電動車等領域的產能過剩令人驚訝。 到2022年底,中國電動和燃油車年產能已達4,300萬輛,但與利潤緊密相關的設備利用率僅不到55%。 這是中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的數據。
顧問公司Automobility創辦人拉索(Bill Russo)估計,這意味著,中國每年的汽車產能過剩達到約1,000萬輛,相當於北美2022年汽車產量的約三分之二。

瑞斯塔德能源研究公司(Rystad Energy)估計,中國很快就能滿足全球對車用鋰電池的需求,即便美國數十家電池及配件廠也正如雨後春筍般湧現。

在中國競爭日益白熾化的電動車市場仍有新手入場。 手機製造商小米的新車SU7週二上市。

而在光伏電池領域,情況可能更為嚴峻。 去年,過剩的產能將價格壓低42%,比美國有可比性產品的成本低60%。 中國如今已佔到全球產能的80%,其主要產商在省級和地方補貼的支持下仍在建工廠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