將軍澳一大型私人屋苑近日向住戶發出通告,建議引入 10 部「禮賓機器人」取代部分保安崗位,將現有 12 個保安職位削減至 7 個,預計每年可節省超過 100 萬港元營運成本。通告內容昨日(19 日)被網民上載至社交平台後,隨即引發熱烈討論。

將軍澳屋苑擬引入機械人 通告寫明直接削減保安 年慳百萬成本
根據通告顯示,新方案總成本為港幣 293 萬元,較現時 396 萬元營運成本減少 26%,當中包括 62 萬元機器人年度保養費用。管理處在通告中表示,建議方案既能提升保安服務水平,亦具成本效益,住戶可於 9 月中前提出意見。
機械人保安應用現況
近年來香港多個商廈和住宅項目開始試用機械人保安系統,主要承擔巡邏、訪客登記、基本查詢等工作。隨着物業管理業面對人手短缺及成本上升壓力,越來越多管理公司考慮引入自動化設備以降低營運成本。
1)技術限制質疑
多數網民對機械人保安功能存疑。有住戶分享實際經驗,指現時屋苑已減少保安人手後出現問題,包括升降機維修時無人開啟後備樓梯、大堂滲水無人處理等突發狀況,認為機械人更難應付複雜情況。
有網民引用日本機械人酒店經驗,指出「背後一樣要真人 standby backup,以免隨時壞機或者有其他需要。如果真係得,日本科技咁勁,一早開到成行成市,根本慳唔到人手同錢」。
2)實際操作困難
網民普遍擔心機械人難以處理日常送貨服務,「住宅一日到黑咁多送外賣,超市送貨,順豐淘寶送貨員,呢啲好多時候同個物管或保安員打個手勢、眼色就知道。如果係機械人麻煩,又要登記,講嘢又慢」。
部分網民質疑機械人缺乏「閱人經驗」,無法判斷可疑人士或處理罪案,認為「噱頭大於實際」。
3)成本效益爭議
對於通告聲稱的成本節省,網民反應不一。有人質疑 62 萬元年度保養費過高,懷疑存在「利益輸送」。也有網民指出保安平均月薪計算似乎偏高,認為「減人工再請過批人仲實際」。
部分網民擔心這只是「解決問題就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」的做法,日後維修成本上升時管理費反而增加。
4)支持聲音
少數網民表示支持,主要理由包括現時部分保安工作效率不高,以及機械人「過年唔使俾利是」等成本考量。有網民認為這是科技發展趨勢,「已經取代左好多人力只係自己唔覺」。
5)就業市場憂慮
多位網民關注此舉對就業市場的影響,指出「失業率不斷上升」,擔心「好快好多大型屋苑都會仿效」,令本來可供中年人士轉職的保安工作進一步減少。
技術限制仍存
業界人士指出,現有機械人保安技術仍有一定限制,無法完全處理突發事件和複雜人際互動,通常仍需人工監督和後備支援。機械人主要適用於例行巡邏、基本資訊查詢等標準化工作,對於需要靈活判斷和應變的保安工作,人力仍不可或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