調查揭港人被騙金額3地之冠 過半失逾10萬 城大倡建防詐體系

騙案禁之不絕下,城市大學今日(15日)發布的調查發現,幾乎所有香港、內地及台灣的受訪者均曾接觸過詐騙訊息,而3地之中,港人被騙金錢損失比例最高,最多人被騙10萬港元或以上。

調查亦發現港人最容易在金融相關的騙局「中招」,例如墮入限時優惠、「手快有手慢無」等的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騙局。調查團隊建議政府、媒體、企業及民間團體合作構建「防詐生態體系」應對。 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去年3月至5月期間,透過線上收集香港、內地和台灣3地各約1,500份問卷,結果發現逾95%的受訪者曾接觸過詐騙訊息,當中有30%的民眾曾回覆詐騙訊息,另有近10%說回覆訊息後最終遭受金錢損失。不過,僅35.4%的港人會主動報案或求助,明顯低於內地(51.4%)及台灣(51.2%)。

而在損失金錢的受訪者之中,港人損失最嚴重,有55%的人損失金額達到10萬港元或以上,比例遠高於台灣的18.9%和內地的39.7%。調查又發現,本港20至29歲的年輕族群回覆詐騙訊息的比例較其他年齡層更高,而女性及擁有研究生學歷的高教育程度者,則更容易因詐騙蒙受實際損失,反映學歷愈高更易受騙,與騙徒互動時間愈長,損失金額亦愈高。

研究團隊建議,執法部門加強在社交媒體平台的反詐騙宣傳教育,運用人工智能(AI)和大數據技術主動偵測可疑詐騙群組。城大人媒體與傳播系系主任及講座教授黃懿慧亦倡議成立「防詐生態體系」,當中需有政府、媒體、企業以及民間團體共同參與,累積防詐知識及經驗,提升社會整體的對騙案的防禦及抵抗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