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地「反內捲」行動範圍持續擴大!大國博弈日漸加劇下,內地石油化工產業鏈首當其衝,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早前撰文指,中國作為石化大國,近年低價銷售、以量換效的競爭增多,也就是「內捲式」競爭正在衝擊既有的市場秩序,導致近3年來「增產增銷不增利」。言猶在耳,市傳中央計劃對石化行業進行全面調整,擬最快下月推出升級改造的新政。
中央政治局7月底召開會議時,表明要防止「內捲式」惡性競爭,同時強化市場優勝劣汰機制,暢通落後低效率產能退出通路,加上工信部等5部門近期已發出石化化工行業老舊裝置摸底評估的通知,特別針對主體設備設施達到設計適用年限、或實際投產運轉超過20年的生產裝置,具體要求各部門主管於8月30日前報送老舊裝置評估結果及更新改造意見。自此,市場紛紛揣測,遏制業內低附加值領域、長期過多產能的「反內捲」改革幾乎呼之欲出。
料增乙烯產業競爭力
工信部曾透露,鋼鐵、有色、石化等10大重點產業穩增長工作計劃即將出台,以推動重點產業着力調結構、優供給、淘汰落後產能。不少券商指,目前內地化工業整體利潤較低,考慮到多國對華頻繁發起反傾銷的大背景下,內地化工類原料產品的海外需求增長空間或有限,更促使新一輪以創新驅動、低碳轉型為核心的產業改革,將在石化領域全面展開。
乙烯一直被視為石化工業極為重要化學原料,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今年7月規模以上的工業乙烯產量仍有312萬噸,首7個月累計產量為2,127.4萬噸,按年各增9.1%及10.6%。分析認為,乙烯的產能結構中,投產年限逾20年的裝置產能佔13%,對應產能規模約800萬噸,老舊裝置的乙烯產能陸續退出的話,將加速提升乙烯產業集中度,強化龍頭企業主導地位,增強中國乙烯產業的全球競爭力。
鼓勵轉向精細化學品
今次化工產業的調整計劃據報也覆蓋規模較小的煉油廠,年產能低於200萬噸的煉油廠可能會被關閉。外媒報道昨稱,新政擬議的措施中,逾20年的石化設施將需要進行改造,約佔內地總量的40%,因能耗高、技術落後、規模偏小,已成為政策清退的重點對象。另鼓勵工廠轉向特種精細化學品,在新的投資機制下,或將優先支持用於人工智能、機械人、半導體、生物醫療設備、電池和可再生能源的化學品。
同時,工信部周二已聯同發改委等召開座談會,與會者包括太陽能製造企業、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等代表。當局要求太陽能產業各方加強調控,包括產業項目投資管理,以市場化方式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,並遏制低價無序競爭,完善價格監測及產品定價機制,打擊低於成本價銷售等行為。
人行維持8月LPR不變
「反內捲」新政重塑產業,化工板塊昨日午後拉升,A股聯泓新科漲停,滬綜指更一舉衝上3,767點高位,收漲1.04%報3,766點,再刷新10年收市紀錄。外媒引述滙豐一項調查指,目前近300個主動管理型新興市場基金的投資組合中,涉內地市場的投資佔比近28%,高過去年同期的22.5%。
儘管人民幣中間價昨報7.1384兌每美元,連跌兩日,但人民幣即期匯率昨午4時半收報7.1793,按日升27點子。中國人民銀行公布,8月的一年期和5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(LPR)報價不變,分別為3厘和3.5厘。另外,財政部將於下周三在香港發行今年第四期人民幣國債,發行規模為125億元人民幣。